第 二 期  (WM9402)      


                               ◇  目  录  ◇


      【散文随笔】 探 亲 小 记          冬 春
      【诗  草】 旅 美 诗 钞          丁 凯
      【故乡情】  寻 人 启 事          田 佳
      【艺海心】  纸 的 联 想          辜学耕
      【醉  言】 英文地名新译           胡 聊
      【烛  光】 “生”的 永 恒
               ——推荐散文诗《河》     方 金
      【作品欣赏】 河                成 朴
      【故事新编】 扁 片 国            映 华
      【浪漫青春】 小“讨”外           土 川
      【新大陆】  如何对付面试                    
               ——“找工作”系列之一    如 信
      【回  声】 残 章 片 页          衡 山

                          征稿征订启事

~~~~~~~~~~~~~~~~~~~~~~~~~~~~~~~~~~~~~~
  《未名》第二期(WM9402)      《未名》杂志社出版
   一九九四年三月  总第二期        美国 肯塔基州 路易维尔市
~~~~~~~~~~~~~~~~~~~~~~~~~~~~~~~~~~~~~~ 

【散文随笔】

                              探  亲  小  记

                                ·冬  春·

    离家来美求学,已有了和抗战一样多的年头。尘埃落定,便滋生越来越浓的乡愁。
终于在旧岁新年相交之际,回到长江边上的家乡小城小住十几日,陪父母打几圈麻将,
与友人历数中学同窗的近况,重游儿时嬉戏之地,饱尝放到锅里还在翻跳的鲫鱼。八年
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大得让人染上一层重重的失落感。回了一趟家乡,但又没有
回到家乡——印象中的家乡已经不复存在。说不清那种欲喜还忧,若得若失的感觉。还
是把见到的一些小事,一一记下。

                                    衣

    家乡正流行踩脚裤,因裤脚踩在足下而得名,也叫健美裤。幼女,少女,少妇,中
年妇女,高矮胖瘦,上学上班上街,一人一条,一律黑色。另一奇观,时值隆冬,所到
之处,除了本人及妻子,鲜见人穿棉衣。不要说黄色军大衣,八年前时髦的学生蓝羽绒
衫也不见了踪影。于是身着羽绒衫的我,硬是被摆摊看相的老先生拉住,算出“一个人
在外享清福”来。我想脱掉老土羽绒衫,象别人那样穿件毛衣,妻子总是拦住:“你别
犯傻,人家毛衣里面都穿着小皮袄呢。”现在时兴的男外套,一为皮夹克,一为化纤面
夹克,有尼龙的亮,有晴纶的柔,不少印有兽皮暗纹,多是不红不紫的流行色,与传统
的蓝色大相径庭。

    女性出门,身上挂皮包的多了起来。有意思的是,皮包外都吊着一小块皮。这原是
厂家用来证明其皮包货真价实,是真皮所制。被买主保留下来,以向路人展示挂的不是
人造革包。久而久之,成为习俗,人造革包外面也吊出一个小方块来。

                                    食

    记得一位作家描写淳朴的乡下人待客:“吃饭总要吃得剩下,喝酒总要喝得昏醉”
。现在的吃法,和这差不离,但多不是在家里请客,也不是在乡下。公款请客,时下讲
吃鳖,一盘四、五百元,讲吃冬虫夏草,一盘上千元。一位在企业界颇有成就的朋友,
约了我和几位同届同学在他厂的宾馆小聚。有言在先,怕国外回来的人看了印象不好,
不宜铺张,只点了几个菜,意思意思。第一道上汤:霸王别姬,一道我心仪已久,但口
福一直不够级别的佳肴。陆陆续续,上了十几道菜,吃着吃着,看看摆满转桌上的也只
是吃了一半,朋友才停了其它的菜。

    烟抽的是“红塔山”,洋烟不兴了,太冲。酒喝的是“五粮液”,敬酒必喝,说是
“宁可伤身体,不可伤感情”。喝酒用特小型酒杯,这样,每人都能轮流致辞敬酒,敬
了酒能一干见底,既不伤感情,又不伤身体。那天我吞下第一杯“五粮液”,说:“到
底是名酒,很下喉哩。”酒过三巡,席间一位朋友,彤红着一张脸,说道:“不瞒国外
来的朋友说,这酒,我喝出来了,是假‘五粮液’。不过,这烟,倒是真‘红塔山’。
”我不得不佩服地说:“老兄到底不愧为久经沙场的高级政工师。”

                                    住

    家居方面,最引人注意的是热水器,一尺来宽,两尺来高,烧液化气。去过的亲友
家,家家都有一个挂在墙上。节省的,洗澡时才打开来用。过得潇洒的说:“我的热水
器从来不关。一个冬天,我还没有碰过冷水哩。”有些热水器装在卫生间,洗澡时自己
调节水温。有些防煤气中毒装在卫生间外,于是乎每有人洗澡,便听到外面人喊:“水
冷不冷?”里面回答:“有点冷”,或“太热了”,外面又调节,反复数次,方才安安
静静地洗。虽说水量不大,调节欠方便,但解决了我嗜好每天洗澡的大问题。

    使用纸巾已较为普遍。吃饭时擦手擦嘴,平时用来擦汗擦鼻涕。用手绢的人少了许
多。方盒装象 Kleenex 的纸巾较贵,用的人不多。也有人就把一卷粉红色的卫生纸放
在桌旁用。用得最多的是一种筒装纸,放在一个塑料圆筒内,用时从圆筒上的圆孔里抽
出一段纸,掐断后正好留下一个头,下回取用时方便。

    街上添了好几家家具店,招牌却一律写着“XX家私”,结尾伴一“城”字,曰:
XX家私城。家私城的家具,却不敢恭维。看不到几件传统的木制油漆家具,时兴的桌
子,柜,茶几,厚重灰黑,瞧着象塑料压成的。最绝的是席梦思床头那块板,中间高,
两头圆弧形低下来,一副旭日东升的样子,淡淡的粉红色人造革面,加上鲜艳小花朵,
看上去比通红的雕花木床还不舒服。外面罩一层透明胶纸,我怀疑是运输的保护包装,
都不拆掉,灯下一闪一闪地发光。大凡稍富足的家庭,都会有一套席梦思,伴着这样一
块包着透明胶纸的床头板。

                                    行

    交通是发展了。

    有了省城和香港间的直航班机,尽管机场还小,班次不多。临回美国那天早上七点
赶到机场,候机厅外,冬寒料峭里,站着一堆人,说是候机厅八点上班后才开门。

    从省城到我家乡小城,修了一条高速公路。分离式路面,中间种着常青灌木,每边
各两条车道,时速限一百公里。往日六小时路程,一下减到两小时。在全封闭式的国道
上行驶,不能不感叹国内的进步。同样令人感叹的是,车每走一段,便可见一位手持大
竹扫帚的农村妇女,在路上挥扫着。

    家乡人形容,从前坐一趟公共汽车,要经过好几个国家,譬如巴基(扒机)斯坦,
几(挤)内亚(压)。因为有了方便的“中巴”,现在的公共汽车,到站便停,耐心等
候乘客上下车,多数时间坐不满。那是一种中型面包车,单门,十来个座位,大多已经
不新了。二十来岁的司机和一个小青年帮手,没有固定停站,沿路招揽乘客,口号是:
“有座,没座不要钱”。车开得猛,在车流中穿来穿去,又快又方便,啥时想下车,只
要叫一声,“师傅,您踩一脚(刹车)”。

    尽管桑塔那和夏利出租车满街飞,如路程不远,还是坐人力三轮车方便。人力车搭
有顶蓬,遮阳挡雨,街头巷尾,随叫随到。母亲说:“有时我菜买多了,懒得提,就叫
上一个,一直把我送到家门口。”这种出租三轮车,被视为穷人的计程车,有一个奇怪
的名称:麻木。家乡人历来称各种昆虫为麻木,于是便有了出租三轮车的“昆虫分类学
”:有执照的,叫家麻木,无照的,叫野麻木,没收拾干净的,称为臭麻木,不一而足
。蹬三轮车的多为乡下进城闯世界的男女,据说他们也兼营其它服务。母亲年纪大了,
苦于无人清洗房间。旁人出主意:“去街上找一个女麻木,给三十块钱,一切都给你包
了。”

                                    玩

    满街满巷唱着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讲要过得潇洒,会玩,凡事不必顶真。商
店里客车上,难得听到吵架。一个朋友在中专教书,收入不丰,但不坐班,一周只上八
个小时课,颇心满意足地说:“钱不多,活得蛮潇洒的。”另一位同学任一家公司总工
程师,常常忙得连轴转,叹道:“活得不够潇洒。”

    出国前熟悉的大众娱乐,最普及的要数电影和小说。文革时没什么东西看,公安局
布告栏前总聚着许多人。文革后解禁,旧电影一直看到建国初拍的《在战斗中成长》。
小说自然是每篇必读,一有佳作,一场轰动。

    电影,至少是国产电影,现在没什么市场,大概中国电影都走向了世界。和国内的
人谈张艺谋,陈凯歌,没人爱答理。母亲在电影发行管理公司工作,一家人却已有几年
没进电影院看过一场电影了。老电影院扒掉了,新建成四层楼的“娱乐城”,公开招商
,听说中间两层都给港商包了。街上挂出些“香港炮筒式”,“美国火箭炮式”电影院
的牌子,放的据说是进口的色情、武打片。城中的一个剧场,儿时在里面看过《槐树庄
》,《收租院》,《刘三姐》,这次正在上演《情人》,广告上大字写着:大胆展示人
生性爱场面。

    家人告诉我,国内人现在不喜欢读小说,爱看“软”性短小文章。《读者文摘》销
路直线上升,文学杂志可没这运气,连大名鼎鼎的《收获》都很难维持。提起贾平凹的
《废都》,倒都听说过,称为“当代《金瓶梅》”。想去城里最大的一家新华书店买一
本《废都》,到门口来回走了几趟,始终不得门而入,原来书店经商,一楼改为鞋店,
叫“鞋城”,书都被挤上了二楼。

    麻将当之无愧为第一娱乐,而且不来真钱不刺激,有道是“十亿人民八亿赌”。一
角一来,叫一分,一元一来,叫一角,十元一来,叫一元。嫌麻将太费神的,家乡有一
种扑克游戏,叫“跑得快”,类似争上游,第一个出完牌的人赢。如果第一个人出完,
你手上一张牌都还没出,大输,叫“坐的士”。岳母大人不惯于说洋话,每当大输,便
说:“怎么搞的,又坐了梯子哩。”

                          香港行——不是题外话

    初见国内生活方式的种种变化,或叹其方便实用,或叹其粗俗欠雅,也有许多纳闷
,因为有许多变化,不象是土生土长。如果为泊来品,显然又和我们熟悉的国外情调格
格不入。回美时,借道香港,意外地为这些变化找到了注脚。

    到香港停留两天,住进铜锣湾的一家廉价旅店,进房间第一眼就看到了旭日东升型
的粉红色床头板,胶纸包装,照例是不拆下来,一闪一闪地发光。去洗澡,用的正是挂
式热水器,用电,水流一大,便成了冷水。洗毕出来,见柜上放着个塑料圆筒,熟练地
抽出一段纸来。出得旅店,商店里便看到那不红不紫的夹克,街上多有“家私城”的字
样,当然少不了许多“娱乐城”。似曾相识的还有:镶在卫生间墙上半尺见方的白瓷砖
(水泥填缝,现出一道道黑来),满街的火锅招牌,中巴,夜市的地摊,地摊上叫卖的
炸臭豆腐,地摊间挤也挤不开的人群。一看一个惊叹,原来国内所见的诸多新潮,却是
从这个港涌进来的。不过,虽十二万分注意,始终也没发现一条家乡流行的踩脚裤。

    妻子说:“看来国内发展得再好,也就是香港这个样子了。”言语中,竟透着一丝
惋惜。


【诗  草】

                               旅  美  诗  钞

                                 ·丁  凯·


             戏笔                接孙女回家            去新泽西途中

        万里飘洋成此行         满院黄叶戏相追         天上星河人间流
        曾试百业过半生         暮色沉沉乱云飞         南来北往车不休
        诗画本是吾家事         独立路口寒风里         悠闲莫过窗前月
        闲弄笔墨养精神         喜接孙女放学回         一路照我到新州


                  探亲至肯塔基                   除夕

                 芙蓉吐蕾桂花香             前年除夕在杭州
                 探亲去国过重洋             夜烧醋鱼望湖楼
                 九天风雷荡胸襟             去岁蓉城亲友家
                 万倾波澜洗愁肠             欢乐声声怀远游
                 途经成田黄昏雨             今秋跨海越洋来
                 中转底市旅客忙             阖家喜饮团圆酒
                 儿子迎我提前到             猴年展望春无限
                 孙女赠送画一张             瑶池蟠桃看丰收
 

          游公园打秋千             游公园            晨起拉窗廉见松鼠

          日照草坪暖             小车依山行             晨起拉窗廉          
          三代荡秋千             林密气萧森             松鼠坐栏杆        
          爷爷入云去             坐枝鼠无意             摇头还翘尾        
          爸爸随后赶             扑窗鸟有情             似问我早安        
          奶奶不得法             露滴松柏翠             枫叶虽已黄    
          总在原地转             日照红叶新             草坪绿依然
          孙女最得意             留影石桥处             常葆童心在    
          示范奶奶看             银杏朝霞明             老年亦少年



【故 乡 情】

                            寻  人  启  事

                              ·田  佳·

    每当有人问我:“你是学什么的?”他就会在我的脑际出现,瘦削的身影,倔强的
下巴,腼腆的微笑,诚恳的神情,既清晰又模糊,象在梦境里,是那么遥远,又是那么
真切。

    他是个幸存者。

    令人眼花缭乱的一九六八年。还没定下神,他已经落在广阔天地里,接受子弟兵再
教育了。南海边上有一片海涂,涨潮时波光粼粼,退潮时是赶海人的乐园。后来几万军
队在这里筑堤坝,拦海水,洗盐碱,造稻田,办“大学校”。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五七
指示”的发源地——牛田洋。他和成千上万大学生到牛田洋时,这里已经是粮仓了。

    一到夏天,太平洋台风常袭击东南沿海。接受再教育的大学生们第一年便碰上了百
年不遇的天灾。六九年七月二十八日,特大强台风在汕头地区正面登陆,台风中心掠过
汕头市,暴风骤雨夹着海啸,横扫牛田洋。围海造田的几十里长堤告急,留守的军队和
大学生开始还拼命与自然抗争。当长堤崩溃的时候,来不及撤退的都被海潮卷走,那惨
烈啊,九死一生。他,属那十分之一。

    我没有目睹这“七.二八”台风在汕头肆虐,也没有尝过风雨中站不住脚,睁不开
眼的滋味。但我知道海水在我家楼下墙上一米多高的地方留下了清晰的印记。我知道牛
田洋房屋平了,稻田没了。

    那年冬天,我认识了他。

    那会儿念中学,要参加劳动,为“重建牛田洋”出力。我和几个同学给分去一个大
学生连,跟他们一块儿挖水渠。我就去他那个班。台风过后,大学生们只剩几个连。东
西都冲走了,一无所有,换上清一色的国防绿。谁都尽量避免提到刚过去的劫难。

    他不显眼,既不是班长,也不是干活的把式。话不多,但总是笑眯眯的,有时还主
动搭理我们这些小辈,可亲。每天一早,扛铁锹,挑竹筐,走几里路到工地,脱鞋袜下
水,南方的冬天也能冻得人没处躲。大学生们挖泥,我们搬到两边堆起来。我喜欢和他
合伙,他挖的泥块不大不小,又不逞强猛干。我也吃过他给的苦头:一次接过带尖利贝
壳的泥,手掌划破了,鲜血直流;一次他不小心,铁锹打中我的鼻梁,从此突上来一小
块,正是现在架眼镜的地方。

    休息时,大家围坐在稻草堆上,我们爱躲在他们身边避风,听他们聊天,谈家乡,
说方言。有天,班里的大个子要走了,说是去北京,到外交部报到,我们听了半天合不
上嘴巴,原来这可很是一班人物。听说大个子是念国际关系的,讲一口漂亮的英语。我
忍不住向草堆上发问:“你们都是学什么的?”那天带队的兵不在,他们一个个自报家
门:清华精密仪器,哈军工无线电,北航自动控制,北二外法语。轮到他了,还是那腼
腆的微笑,略带踌躇地说,“我是学数学的。”我想我们这些小辈脸上一定有点异样,
他边说边扫了我们一眼,那神情,诚恳,带着几分执着,又透出一丝无奈,似乎为那数
学象牙塔和牛田洋反差太强烈而抱歉。我很想知道,那有时让人挠破头皮,有时使人特
别难堪的数学,到底是什么玩艺儿。好几次,我们一起迎落日走回住地竹棚,他告诉我
他眼里的数学是什么。我只记得我总问他,数学到底有什么用。是啊,在那时,数学有
什么用呢。

    几个月后,我和另一位同学曾步行十几里路去牛田洋看望他们。他们还住竹棚。好
些大学生已离开了,据说是工作需要,都去了要害部门。他陪我们到处走走,执意要我
们乘车回家,把我们送上车,看着车开动才回营房。从那以後,我就再也没有见到他。
只知道他当园丁,教数学。

    没想到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竟然也沾上数学。到了美国以後,每结识一位新朋
友,总得说一句:“我是学数学的”,而得到的反应大多是象见到星外来客似的,“天
哪!数学?我的数学是最差的”。我突然想起了他,清清楚楚地记得他当年说那句话时
那种诚恳,执着,又透出无奈的神情,我相信我找到了那感觉,我们共同的感觉。

    我有时想,说不定正是他,使我在潜意识里埋下对数学的钟爱。这或许是缘份。也
许他并没有意识到那件事,那句话,会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留下这样深的印记。每当这时
候,朦胧幻觉中我们又重聚在草堆上,这回喝的是酒,不是行军壶里冰凉的水。身後是
山,不高,只长着石缝里钻出来的小灌木;面前是田,碧绿,微风中翻卷着波纹;可既
不是在美国,也不是在牛田洋,既没有楼宇车流,也没有拍岸惊涛,宁祥,沉寂;而我
们手里,确确实实是长长的高脚玻璃酒杯,和……,荡着冰块的茅台酒。

    你,“学数学的”,你在哪儿?


【艺  海  心】

                              纸  的  联  想         

                               ·辜 学 耕·
      

    提起纸,总要勾起我那狂热的莫名思绪。宣纸,草纸,书写纸,绘图纸,白版纸,
瓦楞纸,牛皮纸,马粪纸,贴墙纸,双胶纸,绝缘纸,铜版纸,以及各种各样叫不出名
的纸,它们混杂着线与型,色和光,都一古脑地钻进我的脑袋。

    这些纸,它们或粗,或细,或厚,或薄,或高,或低,或光,或暗,或亮,或灰,
或伸,或皱,或条纹,或颗粒,或平滑如镜,或粗糙如沙,或如高山,或如急水 …… 
它们带给我的,是天空的辽阔,海洋的浩瀚,宇宙的无垠,充满美妙和神奇。

    啊, 纸,就是它们激起我种种难以言状的冲动,想要把对宇宙,自然,社会的那
些令我神往的感受表达,刻划。

    自然界的一切,都以它们的形态,线条和色彩激动我的心灵。一个老人,一张笑脸
,一稞枯树,一根绿草,一滴清水,一块孤石,都带给我万千新奇的感觉和闪烁的念头
,使我总想把它们与纸版,纸条,纸块联成姻缘,让它们化成纸的起伏,变化:有光洁
,有灰暗,有平滑,有坎坷,有粗糙,有细腻,有颗粒,有块面,条纹与绉折,密集与
疏散,起伏与平坦,干涩与润泽,急切与缓慢 …… 就这样,世界都化成纸的构成,充
满儿童的稚趣,老人的蹉跎,风筝的飘逸,白云的起伏,脸的高低,花的跳跃,温情的
微笑,凄凉的泪水……      

    一张纸,两张纸,几张纸,加上玻纤,纱巾,布条,绒线,乳胶,笔刷:雪片纷飞
,纸条纵横,版块重叠,交错穿插,然后铺纸挥毫,再让六彩飞溅,铁线银线相围,灿
灿宇宙,规矩其中:有大海,高山,平原,深谷,有隐约,鲜明,唐突,谨慎,有细细
低语,高声呼喊,有闪电雷鸣,久雨突晴,柳暗花明,霓虹缤纷,有冬天的沉着,夏天
的高歌,春天的烂漫,秋天的热烈,有人生的多难,美好,命运的悲怅,辉煌。

    这样,自然的景,自然的情,心中的景,心中的情,都跃然纸上。我借这形形色色
的纸,令自然,社会,人生的潮夕与心中的潮夕相合,再现这心中的美妙!

    纸,纸版,纸版画,它们给我以独特的感受,独特的审美,独特的自由,给我展现
了一个丰富的,可表现各种灼热的思潮与情绪的无垠世界。我热爱,流连这片天地,企
求创造出一种与人不同的面貌与境界。


【醉  言】
                 
                        英  文  地  名  新  译

                              ·胡  聊·

    把英文翻译成中文是一门艺术。尤其是英文名字的音译,若翻译得恰到好处,令人
拍手叫绝。在日常生活用语中,“香波”— shampoo,“雷射”— laser,和“可口可
乐”— CocaCola 等都是音译成功的范例。有人试图把苹果计算机商标名 Macintosh
翻译成“妹跟他去”,但终因中国国情所使,没有推广开来。最近,有人甚至考证出,
文革中普遍使用的“狗崽子”一词居然也源出于英文的“ son of bitch ”。另有人不
同意,坚信“狗崽子”乃是国骂,但找遍“国骂大全”——《水浒》,其中只有“鸟人
”,没有“狗崽”。

    英文地名翻译成中文,更有学问。如结合该国地理,风俗,政治,则译名会妙语联
珠。但现成译名,多有败笔。既无规则性,又不符合翻译的“信,达,雅”三大原则。 

    从国名开始,把“ Britain ”翻译成“不列颠”,猛一听,以为是神经病学专用
名词,给人以错乱的感觉,对该国人民极不尊重。事实上,英国国界南北不过六百哩,
东西不过三百哩。如把 Britain 翻译成“百哩地”,通俗易懂。再如,“德意志”据
说是从德文翻译过来,但在英文里是“ Germany ”。中英谐音风马牛不相及,且有盛
气凌人之感。因 Germany 以啤酒闻名于世,不妨把 Germany 叫做“酒满你”或“酒漫
地”,岂不皆大欢喜。还有,把“ Russian ”译成“俄罗斯”,不免牵扯附会。但如
称为“乱城”,可和该国历史相配。 

    现有美国地名,有些更是译得一塌糊涂。一个好端端风景如画的 Massachusetts,
硬给翻译成个“马萨诸塞”(见新英汉词典),给人一个交通堵塞,水陆不通的误导。
几年前,邻居老太太问一留学生妈妈:你女儿在美国哪里? 答:在马萨诸塞州。老太
太叹气说,想不到在美国也有马道堵塞的,还不如你那姑娘在云南插队的地方。要是把
Massachusetts 州翻译成“漫山秋色州”,那多么美丽动听,又多么符合原发音!同样
,把 Washington 市翻译成“华盛顿”,既无美感,又无联想。此地华文报章甚至把
Washington, DC 缩写成“华府”。初来乍到,一看“华府”二字,还以为讲的是台北
或北京呢。试想,如把 Washington 翻译成“花讯屯”或“花旬城”,每年四月,是该
市樱花盛开的季节,花旬时,从花讯屯送来花熏,是否很有诗意?从“华府”到“花府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喻意截然不同。

    笔者抛砖引玉,试把“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改成“克己复礼”,把“纽约
”(New York)称为“久约客”, 把“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叫做“盼喜访
你”。 如此等等, 既发扬中华文化,又方便书写记忆,何乐而不为?当然,在现有地
名翻译中,也有好的和比较好的。 譬如, 新泽西 — New Jersey 和爱达荷 — Idaho。
但如把“新泽西”改成“牛泽西”,把“爱达荷”改成“爱踏荷”,或许会更好。笔者
生活在肯塔基州(我把它叫做“垦大地州”)的 Louisville 市,中文地图上写作“路
易斯维尔市”。实际上,Louisville 里的“s”是不发音的,美国人念成“ LUEVUL ”。
因为名字生辟,国人很少知道,当地也没有多少华人。其实,美国每年一度评比最适于
居住的城市(The Most Livable Cities),该市不仅连年榜上有名,而且名次不差。
如果把“路易斯维尔市”改称为“如意佛市”,音谐愿遂,说不定因此而在华人界名声
大增,若干年后变成第二个旧金山呢。 


【烛  光】

                   “生” 的 永 恒
    
                ——推荐散文诗《河》

                   ·方 金·


  朋友问:“你倒给我讲讲,你喜欢它哪点?别玩儿玄的,别就撂咱一句‘这诗有味
儿,有感觉’,你倒说说,到底是怎么个感觉,让俺也晕一次吧。”被逼无奈,我只得
一面声明我的一贯主张:“诗,论不得,一论就没味儿了”,一面拿起诗:“行啊,咱
随手捡一段儿吧。”手一指,第二大段。

      “我一个人坐在河旁,/象一片秋叶——璀璨,金黄;/眼睛望着远处,久
      久地坐在那里。”

  诗人自比为一片秋叶,还是璀璨、金黄,挺充实的。他身边偏偏是一条静静流淌着
的大河,让他不得不久久地坐那儿,把眼光放远点。这时他想啥?要是我,我会觉得有
点玄,我是说自个那点儿“充实”。您想,一片叶子与一条大河,这对比太强烈啦,让
人不由地为那片“充实的叶子”担心。

      “这小小的秋天,使我的心感到这样的旋转,/在生与死,离与别,来与往
      中,/感到哽咽;”

  您瞧,这不来了,秋天都变小了不是?那叶子开始打转了不是?为啥?河太大。它
默默地带来的一丝微风就能让那点儿“充实”翻几个跟头。怎么翻?诗人不是说了嘛,
“生与死,离与别,来与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说穿了,
自古至今,人不就为这么点儿事儿真动心嘛。于是,请注意,到这,那象征人生的叶子
开始与象征另一种强大力量的“河”发生联系了。

      “许多世纪来的游魂,/那些美妙的神思,那些热情的希望,/那些我们人
      性中的至圣,至神,/不过是那些破碎的秋叶,/我觉得我已经说不出话……”

  您看,光自己这点离愁别绪还不算,把那些人类曾有、正有、和将有的“美妙的神
思”、“热情的希望”、“至圣”、“至神”,一个不落地都归于一片片“充实的秋叶
”了!是啊,当它们是神思,是希望,是至圣,是至神时,它们又何尝不是一片片“璀
璨、金黄”的充实秋叶呀。但是,在大河所象征的另一种力量面前,它们又都不得不变
成了一个个无根的破碎的泡沫,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狭隘含义。这强烈的事实怎能不让我
们敬服于那“河”啊。它是什么,这样具有神力?诗人,请告诉我!读到这,我禁不住
从心底发出这样的呼唤。可是,此时此刻的诗人,思想的野马已驰骋开,深远激荡。但
话题一大,可怎么抛出那“河”的真谛呢?真让人为诗人捏把汗:恐怕得收收啦,不然
可真要“说不出话”来啦。——这是考验诗人功力的地方。
      
      “是一阵风把我唤醒,是几粒种子/落在了我无意地向前伸出着的手中,
      /我抓住它们,凝视着,一下想到了我自己;”

  嘿!开收了不是?又是一阵风,把诗人那跨越时空的思想野马拉住了僵,多干净利
索!为什么?是想到了自己!啊,这河,真有如此的魔力呀,它能让人从充实转为哽咽
,从自身跨越历史,从驰骋变为凝视。特别是这从世纪的遐想一下转入人生的静静沉思
,一动一静,一大一小,一快一慢,一面一点的瞬息切割变换,如何不令人激动?是什
么力量有如此的奇效?哦,原来竟是落入自己无意间向前伸出的手中的几粒种子!种子
是什么?是生机,是生命,是金秋的根源,是金秋的延续,也正是这茫茫宇宙间导致一
切生与死、离与别、来与往的根本原因!我的朋友,请闭上你的眼睛,随意地伸出你的
手,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对!什么也没有!然而,你的生命,却就是这样在这随意的伸
手当中来到了这世界,走过这世界!那条永恒流淌着的河,便就是这样创造出了你,蕴
育出了这世间的一切,并赋予它们丰富的含义:神思,希望,至圣,至神,生与死,离
与别,来与往,……甚至哪怕仅仅是一片小小的秋叶!

      “是的,我感受到了身旁的河——在沉默中流淌着的力量了,/万物在死亡
      的萧索中冲腾,/追逐着完美的存在,不再是为了一层意义的贝壳,/尽管
      将在这追寻中枯萎;/仍将生命的河渲染得五彩缤纷,/将死亡也熔入这生
      命的河;”

  朋友,不用我再多讲了,诗人这不都说了嘛。没一句晦涩之语,没一句无病呻吟。
多采,向上。怎不教我们不感叹诗人的哲思?剩下的,您自己接着往下看吧,那诗人眼
中永恒的生之河。我只想请您注意那第五大段的最后一句:“河啊,你这浑浊的一滴,
使我明白这‘生’的序列的伟大和无限了”,那是诗眼。



【作品欣赏】

                                      河

                                  ·成  朴·

                                      一

    不安地湍动着的河呵,你是要对太阳说些什么呢——

     我看过北方的河,在巨大的山峰间,在巨大的云朵下,
         巨大的峡谷中:只是那么一点儿涓涓细流。
     我看过南方的河:在一片热雨中眯起眼睛;
     我也见过梦中的河——是那未明的天的颜色。

    在朝阳下我看过河,
    在夕阳下我看过河,
    在雨后我看过河,
    在漆黑的子夜里我看不见河——只能听听它的声音。

    何时才能将我渡送过那一边去呢?我问你,河!

                                         二

    我一个人坐在河旁,
        象一片秋叶——璀璨,金黄;
            眼睛望着远处,久久地坐在那里。
    这小小的秋天,使我的心感到这样的旋转,
        在生与死,离与别,来与往中,
            感到哽咽;
    许多世纪来的游魂,
        那些美妙的神思,那些热情的希望,
             那些我们人性中的至圣,至神,
    不过是那些破碎的秋叶,
        我觉得我已经说不出话……
    是一阵风把我唤醒,是几粒种子
        落在了我无意地向前伸出着的手中,
            我抓住它们,凝视着,一下想到了我自己;
    歌声从四宇中响起来,
        秋的世界在眼前摇曳,
            热切的泉流亲吻着我的脸;
    是的,我感受到了身旁的河——在沉默中流淌着的力量了,
        万物在死亡的萧索中冲腾,
            追逐着完美的存在,不再是为了一层意义的贝壳,
    尽管将在这追寻中枯萎;
        仍将生命的河渲染得五彩缤纷,
            将死亡也熔入这生命的河;
    ——是的,我虽落在这里,
        却不是一片落叶;
    是的,当我明白了这一切,感受到痛苦的巨大拍击,
        象潮水一般地周而往复的时候,就再也不怕在死亡的夸耀中,
            随忘川而下了!

                                         三

    每一条河都是我的老朋友
    每一条新结识的河都在沉默中与我打着招呼
    我洒我的泪在每一条将要离去的河中
    而它们的眼泪撞击着它们的胸膛,——这便是我的生命。

    当我走进河水中的时侯,我身体里的水简直是急切地想要加入那个行列,
    在春天刚解冻的河水旁我也欢呼雀跃地发出潺潺的声音,
    在酽酽的夏日阳光中我的心在树梢儿上高挂,
        我要飞过这条河,象雀儿一样;
    当秋天的冰冷的寓言使河水变得澄清的时候,
        我把我所有的落叶都在它的面前打开,祈求它带走我所有的悲伤……
    人呵, 你不也在——你的生活和你的友谊中飘泊吗?
    河水欢乐地顷倾入大海,而你们却因想要永恒而沉默。

    只有在凛冽的冬天,河水只在黎明前的天际闪着光;
    我想河是永存的;虽然我正走在只有卵石的河滩上。

    河呵,我也常常想,你是一个小小的行列,因痛苦而欢歌,因欣喜而流泪,
        也因苦闷彷惶而流得欢畅——你盛大的河床不常常是干涸的吗?
    让人们去从那许多卵石中去猜你梦中的浪花啊!

                                        四

    我的生活沉默得象一条河,
    我的感情冲撞得象一条河,
    生活的不多的几次浪花,——又落入了它的洪流,
    带了更多的向前去的力量;呵,河。

    我小的时候同学们管我叫“他没有父亲——他爹死了!”
    然后是一段在冬风中跑着的历史,
    我以後的生活沉默得象一条真正的河,
    一条流向启明星的河,一条流向太阳的河;

    我携来的是高原的泥沙,我携着那里古远的记忆。
    我带来的是干旱,我带走的是水,
    不知是什么力量拖曳着我向前去,我并不需要海:在海中我仍将孤独地前行。
    从我的金黄色中打去一桶水吧……

    我们是些沉默的寓言家;
    因为我们将茂盛,我们不能说;因为我们将凋零,我们也不能说。
    荫翳便是我们的存在,沉默便是我们的果实,我们的生命一年四季。
    我们是些寓言家,我们是片森林;
    我们是森林,我们是片寓言家——呵,这些河流的年轻的母亲。

    也许我会用我的一生去写一首诗:《河》
    因为只有它赞颂过我这微茫的生命。

                                        五

    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西水东流两岸南北隔春秋。
    就是这一条寒江,在我心中汨汨流淌。

    让财迷们得到珠宝,让野心家们得到权力,让暴君们得到血腥——的历史啊:
    ——让我得到一点歌声吧!

    多少人我们想感谢,多少人我们想拥抱,多少人我们想亲吻;
    多少话儿是宿命的述说,
    然而他们沉默的面孔匆匆地从我们面前流过
    流过了,不过是站在河的岸上——挥挥手。

    大海呵,你不也是——一条盛大的河嘛!

    使那踯躅不前的,是谁呢?
    使心这么沉静的,是什么呢?
    那波涛再也不去追逐它的同伴,它的方向,和它的跳跃了。

    没有交往的歌声在我灵魂中的山谷里回荡着,汲走了它生命的一切活力与热情;
    我的心儿,对着空空蒙蒙的烟雨,做着它渴望的表示;
    而你蜿蜒无尽的歌声,在我的夜幕里,找到新的源泉了。

    河呵,你这浑浊的一滴,使我明白这“生”的序列的伟大和无限了。

                                          六

    昨天的傍晚,我还在运河中嬉水,
    我的肢体累了,仍然不肯离去。
    它匆匆地流过我的身旁,象是一个好朋友一般——挥了挥手,
        没有说出要说的一句话,便离去了。 
    波光的吻,浸入了我的肌肤,使我全身异常明洁。
    它奔涌着,它冲撞着,它在夕阳下闪着光;
    穹形的向上拱起的水面,哗哗地滑过两岸的白杨绿柳,
    而此时校园里那个青山环抱中的湖,早已绿得象一汪鸡蛋清了。
    深秋的寒意使河水缄言,也使我严肃;沉默在沉思间歌唱着,河水清澈异常;
    冬风在远处的地平线上咆哮,草木笔立,夕阳正向金色的山脉慢慢落下。
    它看着我,它匆匆流过;
    ——我懂了,它是在用养育海燕的爱情,来对待我;我伸展开我的两条上臂。



【故事新编】

                            扁    片   国

                              ·映  华·


    宇宙茫茫,时空无际。有国名曰“扁片”。有世以来,该国就在平面内,是个只有
二维的世界。扁片国的居民们生活在二维世界里,只知道“前”,“后”,“左”,和
“右”,没有“高”和“低”之分,“上”和“下”对于他们是根本不可思议的事。

    一日,来自三维空间的球先生云游到此。他俯视着这个宁静的二维小世界,看到扁
片国内年轻的方片先生正小心翼翼地将文件锁进他密封坚固的保险柜内——一个平面上
用四条直线围成的正方形。方片先生放好文件,锁上密码,又绕柜一周,检查无误后才
放心地离去。球先生看着好笑,毫不费力地从正方形中拿出文件,翻阅起来。

    三维世界须臾之间,二维世界已过数十载。上了年纪的方片先生回来,打开尘封的
保险柜,不禁大惊失色,文件不翼而飞!球先生见状,立即把文件放回原处。方片先生
见文件又突然出现,更目瞪口呆!保险柜四周紧密无隙,坚固无比,文件从何来去?奇
闻立即遍传全扁片国。

    扁历公元九九九四年,扁片国在正方形的扁片广场召开全国居民大会,讨论这重大
事件。方片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当众承认自己白日做了一梦,并怀疑自己是否得了
老年性精神病。人们最后的结论是,方片先生已年老眼花,不宜再管理国家重要文件,
应劝其离休。

    对于扁片国在一瞬间发生的这一切,球先生都从三维高度看得一清二楚。本着对扁
片居民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趁扁片全国都聚在扁片广场的机会,球先生觉得再也不能保
持沉默了。

    “朋友们,我是球,是从三维世界来的,我现在在你们扁片国的上面。”球先生开
始说话。

    只闻其声,不见踪影,扁片国顿时举国大哗,人心惶惶,象是末日来临。

    “朋友们,不要害怕,不要吵吵,不要嚷嚷,请看着我从‘上’往‘下’走。”

    此刻,扁片国土上出现了一个圆点,圆点变为一个小圆圈,圆圈逐渐变大又慢慢变
小,最后又变成一个圆点,然后消失了。这时候,聚集在广场的扁片居民们看到的则只
是,扁片广场前方出现了一个点,点变成线,线向两头延伸,接着向中间收缩,又变成
一个点,最后消失。

    “我现在已经在你们的下面了。”传来球先生兴奋的声音,“方片先生请回答,你
是否看到我了?”

    扁片全国一下安静下来,等着方片先生的回答。方片先生战战兢兢地说:“我看是
看到了,但我看到的是点和线,没有什么球。”方片先生说出了全体扁片国居民的心里
话,扁片广场中(不是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球先生叹了一口气,仍竭力解释:“我是三维的,是立体的,你们看到的点和线,
就是我的身子在穿过你们的二维空间时那些圆圈截面的投影。”

    听到球先生这书生气十足的话,扁片广场中的人们哄笑起来,大家已经不害怕了。
突然间,人群中发出了一声尖叫:“同志们,大家不要相信他的话,把这造谣惑众,蛊
惑人心的坏分子楸出来!”球先生见这般情形,无可奈何地扬长而去。

    于扁历公元一二九八九年,二五九六四年,九九九九四年,扁片国又有块博士,四
维小姐,多维长老等相继造访,其结果也和球先生的遭遇一样,成为扁片国的民间故事
。至于扁片国人,一代又一代,还是生活在二维平面之中。只有方片先生的孙子方豆豆
,力排众议,冲出扁片国,到了球先生所在的三维空间留学,后又到多维长老的多维世
界实习,并和四维小姐喜结伉俪,终于学到了“大藏真功”,“言心气功”,和“辟谷
学”等等。那是后话了。 


【浪漫青春】

                             小 “讨” 外  传

                                 ·土 川·


    一位大学同窗,在国内“下海”失踪多年后,突然出现,打来电话,声称正出公差
,在佛罗里达迪斯尼乐园一带为中国考察“证卷市场”。多年不见,唏嘘不少。闻其近
况,恍如隔世。而陈容旧事,反倒依稀眼前。   

    历数各位大学同窗,对每个人都有清楚的记忆,无一敢有怠慢。作为全班一绝的他
,当然更是印象深刻。那时他享有雅号“小讨”:“小”字源于其年少体亏,在全班十
六岁至三十二岁的年龄区间内,属少弱。“讨”则谓之讨打,讨恨,或讨乐,讨喜。因
他常以言语涉人,让当事者难以消受,不得不以实力制裁,而观者在一旁则自有一番乐
趣。 

                              君  子  好  逑    

    当年小讨乃朝气青年,略带二分“街气”。常热衷于数落异性,评头论足,苛求不
倦。即使是一只飞虫掠面而过,他也不会放过:“这是一只雌的,但曲线还欠优雅。”
他指的是虫子的飞行曲线。 

    一个初夏的正午,太阳和风都懒懒的,是国睡午眠佳时。室友几人外出返校,徐步
街头,无精打彩,一行中唯独小讨忙乎。皆因蜀中少女多美色,满街倩影憧憧。小讨俳
徊进退,忙着对穿行而过的女士归类划型,评判褒贬。偶有近绝色者,他倒也还是谦恭
有至,赞其赏心悦目,美化环境,转着身子行注目礼。

    嘎然间,小讨在他那复杂的行进曲线中来了个定格,停住了众人。随着他呆痴痴的
目光望去,大家的面部肌肉都暂时有些麻痹,颌骨下坠,目光痴凝——不远处,一位姑
娘的背影,柔肩秀发,袅袅婀娜。腰韵体形中,大有国色之嫌。亏得众人还知书识礼,
很快就从失落中恢复过来,转入兴奋。 

    小讨更有跃跃之感,按捺不住,静步闭息,悄然而上。分秒之间,他就超到姑娘身
前。转身回首,期待万般。看来小讨真是衷肠难诉:他怔怔一楞神后,陡然红颜赤面,
对这位姑娘忿忿然道:“你这个两面派!”

                            来  了  毛  泽  东

    小讨出身书香世家。其父教书育人几十年,桃李芬芳,深得一方爱戴。偶尔来学校
“视察”小讨,大家也都分享一番嘱咐,勉励。毕业,子继父业,小讨要去西南高原一
所石油学院当教师。临行,父亲赠言:“一定要注意初期形象。”小讨答:“我只穿中
山服。”

    小讨上任不久,就是开学迎新。校园里热闹非常。艳阳天下,到处是兴奋惶惑的少
男少女,喜气洋洋的父母亲戚。大车出小车进,还有迎风招展的横联,指向四面八方的
路标,哇哩哇啦的扩音器。

    一是受环境气氛的感染,二是初为人师,条件反射加心理作用,小讨觉得有些莫名
的兴奋。信步走在校园里,觉得十分惬意,心情特别的好。从容之中,来到新生报名的
地方。在众多怯怯拘束的新生面前,小讨大有今朝方知为王乐的快感,踱上前,拿起桌
上的报名册翻阅起来。

    正得意时,一位更象师长的前辈走到小讨身旁,略带威严的声音:“哎,不要乱动
好不好?”小讨愉快的心情受到一点影响,但还是轻松:“我看看。”“这怎么能随便
看!”扫一眼稚嫩的小讨,这位前辈以为又是一个放肆的新生,接着几句教训之后,咄
咄逼人地追问:“你是谁?哪个系的?叫什么名字?”

    在这众目暌睽之下,小讨的愉快心情全没了。这一声质问更是让他恼火。于是阳光
下的寂静中,一声铿锵,在人们的头顶回荡:“我是谁 ——? 我是毛泽东!”             
    学校内外传开了:“咱们这儿来了个毛泽东。”那是一九八二年。


【新 大 陆】

                怎 样 对 付 面 试

             ——“找工作”系列之一

               ·如  信·

    〖编者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训。然而,念书,拿学位,找工
    作是许多当代留学生必由之路。《未名》杂志从这期开始将连续刊登《怎样对
    付面试》,《怎样找临时工作》,《怎样讨价还价和估价工资》等系列文章。
    作者在工业界就职,因工作需要,曾面试过很多找工作的学生。此系列主要介
    绍如何在工业界找工作。 


  找工作的第一步是要有一个能引起雇主注意,有针对性的简历。有时候,你是否被
选中并不在于你拿了多少A,得过什么奖,而在于你是否为雇主想请的那一类型的人。
比如说,有的公司想找特别有创造性的,有的需要特别能动手的,有的则喜欢特别听话
的;有的老板在寻找某一方面的专家,有的却想要一个“万金油”。所以从简历到面试
(interview),你需要塑造一个各方面都使雇主满意,无可挑剔的形象。

  当通知你去面试(在工业界有时叫 plant trip ),起码你在某一方面已被雇主看
中了。这时,你被雇的机率一般来说是 1∶3 到 1∶5 。使人很惊讶的是,很多中国学
生简历写的很好,但往往临场发挥得不够好,所以在面试这一关中被淘汰的机率甚高。
我的感觉是,面试时对答如流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不卑不亢更是博得人心的基本条
件。对于许多中国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或许是自信心,而不一定是英文和专业能力。也
就是说要有充分的准备以知己知彼,要尽量表现自己的长处而让雇主了解你。通常在最
初的3-4分钟里,从你的衣着,举止,谈吐,对你面试的人就会对你有一个先入为主
的印象,这个印象往往决定你面试的成功与否。本文将从衣着,举止和谈吐三个方面讨
论如何在面试时建立自己的形象。

                                 衣  着

    首先,面试的衣着要庄重,大方,如在一切正式场合中,颜色,式样宜较保守。下
面是选择面试衣着的一些建议。

男装
    西装:最好是中蓝或灰色的全毛或混纺料,必须要裁剪合身;
    衬衫:白色或浅蓝,单色或细条纹;
    领带:Classic 3 1/4" 印花薄软绸或整齐的条纹;
    袜子:膝盖高,黑或海军蓝(navy blue);
    鞋子:深色皮鞋。

女装
    西装裙:保守式样,蓝或灰,合身,全毛或混纺料;
    外套:单色,棉混纺或丝,比较简朴的式样,没有过多的饰边;
    围巾:丝织,用来弥补不足或充实形象;
    套装:单色,保守花纹,简单的 shirt waist 式样;
    袜子(hosiery):自然色;
    鞋子:深色皮鞋,无装饰的浅口无带皮鞋(plain pump)。

  前人的经验之谈是,在你能买得起的范围内,买质量最好的衣服。你可以用衣饰来
衬托你成功的形象。除了衣服以外,还要注重外表的整洁。对于男的来说,当然要理发
,刮胡子。对于女的来说,最好有合适的发式,化淡妆,首饰宜少不宜多。可以考虑用
适当的除味剂,但不要用很多香水。

                                  举  止

  举止和每个人的性格有关,很难象衣服一样,有一定的规范。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
都是风度翩翩,但至少要做到礼貌和成熟(maturity)。有一次,一位女士来面试,握
手之后,还没等到让座,她径自走到办公桌前,一屁股坐到了面试她的人的椅子上。诸
如此类的举止看来是小事,但可以显示出一个人成熟的程度。以下几点特别需要注重:

   -要给人以一种你是专业人才(professional)的感觉;
   -要处处显得稳重,干练;
   -要显得朝气蓬勃,信心十足;
   -要表现出此工作非我莫属,对将来的工作充满热情;
   -要表现出最好马上就去干,最好能提出如何去干的建设性建议;
   -握手要主动,有力。

  面试过程中,你每时每刻,每一个场合都在被考察着,一举一动都和面试成功与否
有关。既要尊重每一位和你面谈的人,又要有自信心;既要非常注意坐相,吃相,避免
午餐时沾酒,又不必过分拘谨,随和些好。最重要的是,要自然,诚恳,大方,别造
作。

                                  谈  吐

  谈吐是否恰当是整个面试的关键。有的中国学生英语并不很好,但说话有条不紊,
留有余地,结果效果很好。相反,有的中国学生英语不差,但说话时太快,有时打断对
方,显得慌慌张张,给人以烦躁不安的感觉。

  面试前做好充分准备是谈吐自然的必要条件。对一些“经典”问题的回答,应该胸
有成竹。譬如,你来本公司五年后准备做什么?你更愿意动脑子还是动手?你的主要弱
点是什么?如你对上司不满意,你会怎么处理?你和你以前的老板关系怎么样?有一个
学生来面试,当问及为什么没有主要导师的推荐信时,他感到问得很突然,继而大谈该
老板对他如何如何抠,为人如何如何不好,系里学生如何如何恨他。这个学生显然事先
没有准备好,谈吐这一关就没有过。

  所谓“准备”,就是“知己知彼”,而更重要的是“知彼”。有一个中国学生到北
卡州的一家公司面试,去以前,他在图书馆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该公司的主要产品
到股票走势,从该公司所在地的历史、地理、人文、风俗,到当地的体育明星和球赛的
比分,从当地房地产形势到上一个月的气候,他都了如指掌。在面试时,他做到有问必
答,侃侃而谈。最后在饭桌上,他甚至说出一些连当地人都不熟悉的当地历史掌故。大
家一致认为他知识渊博(knowledgeable),给人印象很深刻(impressive),邀请他
加入该公司。他事后告诉朋友:我要的就是这个评语。

  除了做好准备,在谈吐上下面几点也需注意:

   -回答问题要用事实来衬托,避免抽象,含糊,和一般化;
   -尽量把过去的工作经验和所申请的职位联系起来;
   -要赞扬现在的工作,老板和同事;
   -要提适当的问题,以表示自己的学识,能力和对未来工作的了解;
   -不必过分谦虚,可适当强调个人的能力,成就和才华;
   -但不要太咄咄逼人(aggressive),更不要装着什么都懂,如果问到你没
        用过的仪器,可以说“根据我的经验,我相信我在短期内会掌握的。”
   -需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注意不要太偏激,要留有余地;
   -尽量记住每一个面试者的名字,可以在面试开始时,向对方要名片;在交
        谈中,用名字称呼会使双方感到融洽得多;
   -和面试者讨论他需要什么样素质(qualifications)的人,以说明你正是
        具有这些素质的最佳候选人;
   -说话时要眼看着对方(eye contact),音量要适中,速度不要快;
   -说话时要尽量避免语病和句法错误;不要用太多口头禅,如,"you know"
          "well", "O.K.",等等。
   -要有幽默感,使气氛不要太紧张。

  在面试时,要扬长避短,充分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信心,也要使你未来的老板和同事
觉得你是可以一起共事的。当今的工业界,非常讲集体主义精神(team work),人家
会用“和你在一起是否会合作得愉快”的尺子来衡量你。所以,从个人气质上来说,一
个落落大方,爽爽朗朗的人在面试时往往会占先。另外,和你谈话可能有很多人,但其
中有一个到几个人是关键人物,如部门经理和课题组长。他们对你的态度决定面试的成
败。所以,你和这几个人谈话时,必须特别机智,慎重和诚恳。

    面试是找工作非常关键的一步。面试你的人希望看到的是真正的你,而你也应该诚
实地介绍自己。如果你吸取经验教训,做好充分准备,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就能在面
试中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争取得到支持,在竞争中获得成功。最后,祝大家
找到各自最理想的工作。        


【回  声】

                             残  章  片  页

                               ·衡  山· 

    发出首期《未名》,向一位朋友约稿。几天后,收到她寄来的两首歌和一封便信。
歌词是大学班上一位老大哥所作,曲是她谱的。征得朋友同意,把其中一首歌词和不是
为了刊登的信摘录在这里。

    亲爱的读者,如果哪天您也拾到一两片生活留下的残叶,能否也让我们和您一道分
享一下它们在微风里的飘零和回声?    
                
                    ~    ~    ~    ~    ~    ~

                            我们心中的乐曲
                                                     洪  村 词
                                                     凉  月 曲

      每当小鸟用歌声迎接清新的曙光,    每当我们一同走进那明亮的教室,
      每当钟声在校园里敲响,            每当来到那沸腾的操场,
      我们心中也奏起一支美丽的乐曲,    我们的心就象这春天初升的太阳,
      充满欢乐,充满幸福,              充满热情,充满力量,
      充满希望和理想。                  充满意志和顽强。
      心中的乐曲把青春歌唱,            祖国的希望在我们肩上,
      美好的岁月,宝贵时光。            灿烂的人生,前途辉煌。

                    ~    ~    ~    ~    ~    ~

衡山:
        ……

    不久前整理旧物,从一本日记中掉出了这两首歌,竟是十几年前的东西了。那时我
十八岁。“人生如梦”的感觉就这样出来了……  

    现在常常记不起去年做过的事,可十几年前的日子却是历历在目。那些痛苦和希望
仍是真切,欢乐和幸福仍在活泼地歌唱着 …… 清晨催促锻炼身体的钟声,操场上的僮
僮人影,傍晚自习路上的华灯和晚霞,教学楼前后的红花绿草,烈日下的竹荫,雨夜里
的荷花,还有那些爱啊,迷茫啊,寻求啊,向往啊 …… 虽然都好象还是昨天,回想起
来却总是吃惊:不管在什么环境里,什么结构中,什么阶层上,人都有本事把日子弄得
五光十色。生活之“丰富”大概就是这样来的吧。

    这几年,做着另一种实验:看看生活可以简单到什么程度,生存最基本的必需可以
减少到多少。结果也是吃惊:生命原来可以是这么简单!一个人,只要有些钱,而且不
必很多,就可以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什么朋友啦,家庭啦,社会啦,花啊草啊风啊雪啊
诗啊歌啊,统统可以不要。当然,什么希望啦理想啦等等更不是生存的必需品。不过,
抛弃这一切的唯一问题是,你有时候不知道生命之“意义”何在。

    于是否定之否定,现在又开始准备要“风花月夜”了,生命又要“丰富”了,诗歌
又要响了。近处的现实正在变成梦,从前的梦又象要回到现实了。

    ……看着歌词真是怀念老洪,和他也算是隔代的人了,还是“心心相映”。这块土
地上,大概也有曾经真心实意地写过,唱过这类歌的吧。

        ……

        祝新春快乐!

                                                        凉月
                                                        九四年二月十一日

~~~~~~~~~~~~~~~~~~~~~~~~~~~~~~~~~~~~~~

                            ◇  编 者 的 话  ◇

    《未名》杂志第一期出版后,我们收到几百封来信来稿。正如《创刊词》所说的:
“因为是‘未名’,我们不分你我,都是朋友。”编辑部在此向所有关心《未名》的朋
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们要特别感谢几位热心的朋友,在他们的支持下,《未名》电
子版现存挡于 CND.ORG 和 IFCSS.ORG,供大家自由取阅。

    这一期我们选用了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它们或深沉,或奔放,或动情,或调侃,
透出一股我们熟悉的生活气息。应好些朋友的要求,从本期起我们将连载《如何找工
作》的系列文章。

    我们虽然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还是衷心希望朋友们能够喜欢。

~~~~~~~~~~~~~~~~~~~~~~~~~~~~~~~~~~~~~~

                          《未名》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思乡的游子,总希望有自己的一片文化园地。一群不甘寂寞的人心血来潮,
   《未名》杂志由此而诞生。

       《未名》杂志暂定为不定期中文综合刊物,旨在联络乡情,交流信息,互相
   帮助,共同发展。《未名》印刷版将免费赠阅,电子版(不包括封面封底)将由
   网络发送。订阅者请将通讯地址,或电子邮址通知《未名》杂志编辑部。

       《未名》杂志电子版可通过无记名文件存取获得。GB 文件存档于 CND.ORG 
   (/pub/other-orgs/weiming)和 IFCSS.ORG(/org/weiming),HZ 文件存档于
   IFCSS.ORG (/act/magazine)。

       我们诚请各方人士不吝赐稿,内容不限,将特别欢迎文学艺术作品。我们感
   谢订户的各种信息反馈。来稿,来函或电子邮件请寄《未名》杂志编辑部。通讯
   地址,电子邮址,电话/传真号码如下。

~~~~~~~~~~~~~~~~~~~~~~~~~~~~~~~~~~~~~~

            《未名》杂志编辑部:   胡效东    王  赤    曾唯斌
             本 期 责 任 编 辑:   胡效东

  通 讯 地 址:  7410  Maria Avenue, Louisville, Kentucky 40222, U. S. A.
  电话/传真 :  (502) 429-8309  (502) 499-5844   (502) 426-8937
  电 子 邮 址:  c0wang01@ulkyvx.louisville.edu  (Dr. Chi Wang)
                 wbzeng01@ulkyvx.louisville.edu  (Dr. Wei-Bin Zeng)

~~~~~~~~~~~~~~~~~~~~~~~~~~~~~~~~~~~~~~
                                                                               


Copyright © Wei Ming Magazine 1995-1996.
Up dated January 1, 1996.